秋日的乡村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奋进的活力。9月26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大代表“龙门阵”在龙门镇拉开序幕。围绕“话振兴、促发展、迎双节”主题,辖区人大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、乡村企业,看变化、谈感受、提建议,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,为乡村振兴聚智赋能。镇全体班子成员、部分中层干部参加活动。
“移动课堂”看实效,一线观摩感触深
本次“龙门阵”的第一个环节,是将课堂设在发展一线。代表们的足迹遍布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振兴“样本”。

金马村的“和美画卷”:漫步金马村,白墙黛瓦、绿树成荫,庭前屋后干净整洁,文化墙绘生动传神。代表们参观了谢无量、吴仲良展馆,详细了解了该村在人居环境整治、乡风文明培育等方面的创新做法,亲身感受到“绿水青山”如何一步步绘就成“和美乡村”的生动图景,对生态宜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农科村的“共富密码”:在农科村,代表们聚焦集体经济如何从“破茧”到“蝶变”。听取关于资源盘活、产业融合、利益联结机制的介绍后,代表们对村集体带领群众蹚出的“强村富民”新路子表现出浓厚兴趣,纷纷认为这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。

金鼓村的“服务革新”:走进金鼓村四喜农业服务公司,现代化的农机具、全链条农业生产服务令人眼前一亮。该公司提供的从耕种防收“一站式”社会化服务模式,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“痛点”“难点”。代表们认为,这种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涌现,正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有力体现,为小农户衔接大市场架起了金桥。

“圆桌论坛”汇众智,畅所欲言谋良策
实地感受发展脉动后,代表们围坐一堂,摆开“圆桌论坛”,真正“话”起振兴。没有了照本宣科,取而代之的是肺腑之言和真知灼见,现场气氛活跃。
聚焦文脉传承:有代表指出,乡村振兴不仅要“塑形”,更要“铸魂”。建议加强对散落在乡村的古建筑、历史遗迹等文物资源的普查、保护和活化利用,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“软实力”,留住乡村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
聚焦产业强链:多位代表关注到农业产业链延伸问题。他们建议,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,向前后端发力,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培育本土品牌,打通冷链物流和电商销售渠道,着力构建从“田间”到“餐桌”的全产业链,提升农业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。
此外,代表们还围绕完善基础设施、提升治理效能、关爱“一老一小”等民生关切畅谈了想法,提出诸多意见。
“点睛之笔”明方向,凝心聚力再启程
座谈最后,镇党委书记谢云锋为本次“龙门阵”画上“点睛之笔”。他感谢代表们提出的“金点子”,并表示镇党委、政府将认真梳理研究、充分吸纳借鉴。谢云锋强调:一是要持续擦亮特色品牌;二是要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;三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;四是要为代表搞好服务。

一场“龙门阵”,“话”的是真情实感,“谋”的是发展良策,“聚”的是奋进共识。此次活动不仅为代表履职搭建了平台,更激发了大家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与干劲,为迎接国庆中秋佳节营造了同心同德、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。